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自拍晒照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平乡大观圣碑

    信息发布者:gyh海纳百川
    2017-03-24 18:46:36    来源:爱浮屠的新浪博客   转载


        

    大观圣作之碑详细介绍

        平乡大观圣作之碑刻于北宋徽宗大观二年(1108年)。大观元年(1107年)九月十八日,资政殿学士郑居中“奏,乞以御笔八行诏旨摹刻于石,立于宫学,次及太学、辟雍、天下郡邑”,大观二年(1108年)八月二十九日,礼部尚书郑久中令以所赐御笔刻石。碑文为宋徽宗赵佶所撰,主要内容是封建皇帝为维护其统治地位而颁布的“八行取士”的封建科举制度,实际上是以至高无上的皇权颁布的封建教育方针和校规,由书学博士李时雍按赵佶御笔摹写,权相蔡京题写碑额。大观圣作之碑所记孝、悌、睦、姻、任、恤、忠、和“八行取士”的内容较史书记载详细,是反映北宋学校教育、科举制度的实物资料,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。其内容虽为维护封建制度,但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古人处世为人的人伦思想道德,有些内容对现在来讲仍具有积极意义和借鉴作用。

      大观圣作之碑的碑文为李时雍仿宋徽宗赵佶御笔摹写。赵佶所创立的“瘦金体”运笔纤细,笔力瘦劲挺拔,撇如匕首,捺如切刀,似“铁划银钩”,宛若美女簪花,自然窈窕,又如天丝织锦,俊逸绚丽,可谓千古一绝。李时雍是书学博士,据说能襟袖濡墨走笔大字,当是追“瘦金体”的高手,将大观圣作之碑碑文拓片与宋徽宗的书法帖和题画墨迹相对照,可以说是惟妙惟肖,极得“瘦金体”神韵。碑额“大观圣作之碑”为权相蔡京题写。蔡京书法造诣很高,功力极深,题额6字严谨规整,大气磅礴,笔势豪雄,亦不失为书法妙品。

        平乡县曾为秦郡治所和四朝县治所在地。据《史记》、《元和郡县图志》、《大清一统志》、《资治通鉴》等记载,平乡镇春秋时属晋国,战国为赵辖地,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年)秦灭赵后,在此设巨鹿镇、巨鹿县,郡、县治均在今平乡县城西南。西汉时钜鹿郡属冀州,景帝中元六年(前149年)析钜鹿郡增置广平郡,钜鹿县属钜鹿郡,平乡县改属广平郡。东汉建武十三年(37年)有广平国,平乡县还隶钜鹿郡,汉顺帝永和五年(140年)钜鹿郡北迁杨氏(即今宁晋西南)。平乡设郡长达361年,历史上著名的“钜鹿之战”就发生于此。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,平乡县城由大老营迁于钜鹿郡旧址(今平乡镇),并修建文庙儒学。宋徽宗大观二年(1108年),刻制大观圣作之碑立于文庙。

        宋代“立于宫学、太学、辟雍以及各郡县”的大观圣作之碑国内现有多处遗存,其中尤以现存河北赵县的赵州大观圣作之碑体量最大,保存最为完好。平乡大观圣作之碑是河北业已发现的两块大观圣作之碑之一,在体量上仅次于赵州大观圣作之碑。该碑保存较为完好,石刻工艺精良,刀法娴熟,将细如发丝的“瘦金体”与翻卷缠绕的龙纹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    历史沿革

        据史料记载,北宋徽宗大观元年(1107年)九月十八日,资正殿学士郑居正“奏乞以御笔八行诏旨摹刻于石,立于宫学,次及太学,辟雍天下郡邑。”大观二年(1108年)八月二十九日,礼部尚书兼侍讲郑久中“令以所赐刻石”,遂尊上命,刻石立于县学宫文庙内。

        大观圣作之碑初立时,仅正面撰文。其后,在金大安三年之后,于碑阴及左右侧面又撰文补刻,因碑文之右侧刻有“大安三年岁次辛未”(公元1211年)字样,其年代与该碑初立之时相距百年有余。其字迹不可全辩。该碑不知于何年自碑额下40公分处断开。

        公元1984年,平乡县文教局在对全县进行文物普查时,将“大观圣作之碑”列为平乡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并将断碑的上段移至县文化馆,2001年又将该碑上段移至文体院内,2002年初将平乡镇文庙所余断碑及龟趺碑座一并移至县文体局院内。2006年,将该碑再次移至平安公园。2007年3月将该碑粘接矗立于公园东侧。

    历史价值

        北宋徽宗大观元年(1107年)九月十八日,资正殿学士郑居中,奏乞以御笔八行诏旨摹刻于石,立于宫学次及太学,辟雍天下群邑,大观二年(1108年)八月二十九日,礼部尚书兼侍讲郑久中“令以所赐刻石”,立于文庙,碑文内容是宋徽宗领发的孝、悌、睦、姻、任、恤、忠、和“八行”取士的诏旨,实际上以至高无上的皇权颁布的封建教育方针和校规,是研究北宋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的重要史料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